這意味著讓肺癌成為中國慢性病正在變成一個現實
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研究所所長周才村教授認為,阿拉替尼應該在進入中國後的一線使用。ALK陽性患者一線pFS為11個月,二線為進展後9個月,明顯低於Alatinib直接使用Alatinib 20個月,明顯低於Alitinib直接使用Alitinib的pF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療效方面,ALK陽性患者一線pFS為11個月,二線pFS為進展後9個月,明顯低於Alatinib直接使用Alitinib 20個月。安全性方面,需要減少一線阿利替尼劑量的患者比例較低,安全性優於一線阿利替尼。另外,阿利替尼的血腦屏障通透性強於氯唑替尼,明顯延緩了顱內進展。這三點確立了阿立替尼在ALK陽性肺癌中的一線治療地位。
第三代標靶藥物面世,即成為其病情的轉捩點。患者隨即轉用,服用後三至四星期已清醒、可自行進食,副作用輕微,半年間先後進行兩次造影檢查,腦部腫瘤縮小,病情穩定,可謂判若兩人。不過,根據不同以往教學經驗,新上市的靶向治療研究藥物普遍存在價格不菲,經濟管理困難通常是患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也有專家指出,藥品的成本控制效果影響分析企業不能只從藥品市場價格來分析,要從藥物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慮。
肺癌晚期患者中,不少個案的癌細胞已轉移去腦部,影響大腦功能,但人體腦部有「血腦屏障」,藥物難以進入腦部。日前,在美國剛剛結束的2018年ASCO大會上,肺癌領域的多項重大研究成果。 ASCO發表了新一代ALK抑制劑的數據-ALEX研究是一項隨機的III期研究,用於面對面比較新一代ALK抑制劑阿拉替尼和氯佐替尼。 在第二代抑制劑阿利替尼的一線治療中,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34.8個月,與對照組相比,比托替尼組高近3倍,腦轉移明顯延遲。
我們在2009年發表一項研究,在一千多名肺癌晚期病人中,服用標靶藥物的病人七成病情受控,而接受傳統化療的病人只有四成多見效。這一研究結果一公布,立即引起社會高度發展關注,這意味著讓肺癌已經成為一種慢性病正在逐漸變成一個現實。廣東省人民對於醫院副院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吳一龍教授學生指出:“ALK抑制劑阿拉替尼是作為我國第二代一線藥物的標志性企業產品,與氯唑替尼相比,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具有明顯降低57%,無病生存需要時間沒有明顯延長34.8個月,通過比較顯著延緩腦轉移的發生,可以達到很好地控制系統疾病,給ALK陽性的非小細胞以及患者生活帶來更加顯著的生存益處。他呼籲阿利替尼盡快在中國市場上市,這樣我們中國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就可以自己得到與外國患者一樣能夠有效的治療。
相關文章:
Targeted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developing rapidly
« 英式下午茶,品出的紳士感 | トップページ | 當你想趕上嬰兒奶樽,他可以接受培訓 »
コメント